找到相关内容1325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门归敬仪

    作大归依。故论云。归依于佛者。谓一切智五分法身也。归依于法者。谓灭谛涅槃也。归依于僧者。谓诸贤圣学无学功德自身他身尽处也。即自他惑灭所无之处。故云尽处也。故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得名。无为即无漏之别...诸见佛悉断故。文良证也。然则习熏日久取会无由。事须立敬设仪开其信首之。附情约相显于成化之功。然后肝胆涂地形骸摧折。知宇宙之极尊则敬逾天属(以父母生身也。报施在于一生。佛起法身也。酬远终于累劫。或功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069603.html
  • 心意识与唯识无境: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

    其三,无垢识仅仅用于极清净的如来地,仅作诸无漏的依止。从三类“异名”看,第八识之性质非常复杂。唯识学欲于第八识上建立世、出世间的依止。但有、无为二法又是染净对立的,作为其共同的依止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法界),所以相分仍然不能仗托其生起,如第六识缘取无为就不会生起相分。这一情状也可叫作“独影境”。总括而言,独影境是由见分的虚妄构画而变生的相分,因为相分本身没有自己的种子,只能从属于见分,故称“独...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2069658.html
  • 从科学发展趋势谈佛学与科学对话之展望

    偶必与有序无序的统一等,其实在佛学所主张的心所勾画的世界中早有所表。首先,佛学谓“心生万”,其过程即具内在随机性。众生心不断地生灭变异,根尘相接而有识生,尘境与诸根相合方有种种的意识分别,而其中除色声香味触等五种尘境明显来自于外界,意根所缘之法尘若据有部所言则含无表色、心所、不相应行法、无为等,如此一来心之变化便非完全来自于外界。那些内在的尘境牵动心念起伏,心念变化又感召外境改变或化诸行动去...

    释见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25669702.html
  •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

    何以故?因为这些都是从机械唯物的观点来看待的。机械的物质非常僵化、呆板死硬,怎么能与非常灵活多变、妙用无滞的心理状态相契合?故非是一乘佛法所指的唯心。若有人又言:此心是不是真如无为与无漏有为的般若...般若融合为一的真心,岂不是佛分立般若、真如为二,反成颠倒错误了呢?故知此心绝不能当似教所讲自然而有无为真如与无漏有为融合为一的妙明真心看待。  既然上述几种心都不是与唯一佛乘唯心的心恰到好处地契合,...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1069852.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三辑)

    ,成为诤论的根源。  因此禅宗云“不立文字”,非全不用文字之义,是知文字的束缚害人,不肯受其限制的意思。  所谓“内心虽不违实法,而随世界人共传是语故”。“除世邪见,顺俗无诤”,即虽于一切空有所有,却仍以名字相称言“离诸戏论”。  无为  是无诤法  断除我、二执  非因缘生灭  无著无倚  如圆觉经说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有何可诤?  佛元二五四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夜 沙门 净元 于圆觉寺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370238.html
  • 菩提心影:释疑篇(一)

    国法  一六、佛教与民治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一八、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P26)  菩提心影自序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明乎此,则心外实无一。盖一切,不出五位:一者心王,即自体唯识;二者心所,即相应唯识;三者色法,即所变唯识;四者不相应,即分位唯识;五者无为,即实性唯识。前四为法相,名有为,即依他起性,俗谛也。后一为法性,名无为,即圆成实性,真谛也。  宇宙万有,...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5970427.html
  • 菩提心影:法教篇(三)

    证法空。  人能“转识成智”、“破执证空”,即是离成佛之境不远矣。  云何为“诸法毕竟空”?诸法,就是一切,有为如幻如化,固然是空;无为不生不灭,何尝有实。吾人果能了达一切法皆空,则无所执着,...宇宙万有的事理虽然是森罗万象,庞大众多,总之不出有为无为二种(此中又可名世间,与出世间,或有漏法,与无漏)。世间即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出世间即四谛、十二因缘、六度、阿耨多罗...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970437.html
  •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

    )、没有因缘和合造作的本体(无为、不可说法)的一切,是一切理与事的总称;“界”又名“体”、“性”,是差别、界限的意思;“法界”与“法体”、“实相”等同义,即宇宙缘起的空性大体。相对于“佛性”、“...》、《中庸》等儒家经典,而且其“理一分殊”的思维范式也多不超出华严体用论的逻辑境域。  华严宗人是从《华严经》中得出“体用”的:“我佛因果、体用皆同一,谓法性一,亦可一大慈方便”(2) 。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070622.html
  • 佛教的生态主张初探

    对比研究,必定能  够开发许多深刻的思想资源,以丰富生态哲学。『要之,佛教  以「同体大悲」建立生命共同体,以依正二报相互依存成网络  结构,环环相依,且以「无为」不生障业,则不困土绝地,  否则在...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270804.html
  • 境相章

    此则见及内二分为所缘时亦得说 为性境。故性境名义宽广,通色心及无为。据理而言,凡有实用及为现量证者,即属性境,此其所以 327页 宽广也。) 【附识】性境中前六能熏,为熏自种,为亦熏质种。 曰﹕...然印土诸师于二分种,尝有唯同唯别之争,此不 可不察也。唯同论者以为相若别种,既与识殊,云何名识变 ,故相与见应同种生。此复二师。一师唯据新熏种立论,说三同种生,二师更建本有种,说两同种生。据一师义,...

    熊十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5170835.html